产品目录
联系方式
联系人:业务部
电话:025-358322
邮箱:service@sxshuanglu.com
国内隐现CIGS产业“混战”格局 |
编辑:南京盛康电气有限公司 字号:大 中 小 |
摘要:国内隐现CIGS产业“混战”格局 |
目前我国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隐约呈现出混战的局面。
山东、山西、广东、广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11各省份近20家企业参与到这场CIGS产业的盛宴中来,合计计划2015年中国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总产能接近2000兆瓦,这几乎是目前全世界所有CIGS薄膜产能的2倍。 这究竟是痴人说梦,还是又一次光伏“噩梦”的喻示? 从技术角度来看,众多国内CIGS薄膜项目中,居然没有一家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不是采购国外的设备进行生产,就是引入国外企业在中国设立生产线。 南开大学光电所教授孙云表示,如果任由目前的形势发展,中国CIGS产业有再一次沦为国外设备制造商“奶牛”的危险。中国刚刚兴起的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应用市场,也可能沦为国外二流技术、垃圾产品的“消纳场”。 如果此时政府相关部门不能及时出台相应产业政策和战略规划,那么新兴的CIGS产业有可能重蹈晶硅光伏产业的覆辙。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功能薄膜实验室主任庄大明认为,政府应在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和产业规划的同时,通过引导有能力的大型企业对产业进行有效整合与突破,形成具有高技术起点和核心技术引进效果的行业引领性企业。 国内部分CIGS项目情况 1.广州太阳能电池项目—2009年,广州市与耀飞国际有限公司和广东信宇投资有限公司签约,拟投资5亿美元建设4条25兆瓦的CIGS生产线。 2.山东孚日集团项目—孚日光伏拟向德国JohannaSolar公司采购生产线两条,每条设计产能为30兆瓦,两条共60兆瓦,设备总价约为11175万欧元。 3.江苏苏州高赛项目—苏州高赛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拟于2010年正式投产一条25兆瓦生产线,预计年销售额达3000万美元。 4.辽宁本溪项目—威奈公司与本溪市委市政府达成一致,投资额4.8亿元人民币建设CIGS太阳能模块生产企业;同时威奈公司投资额3亿元人民币独资建设年产能250兆瓦CIGS薄膜生产企业。 5.福建创辉光电项目—创辉光电科技公司计划投资6000万美元,用地300亩,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 6.广西尚科光伏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11.5亿元,建成300兆瓦多晶硅及70兆瓦CIGS薄膜电池的生产能力,年销售额达到60亿元以上,利税5亿元。其中一期工程总投资2亿元,年产值16亿元。 7.山西宏燊光伏项目—项目总投资8.08亿元,2009〜2011年实现生产能力180兆瓦;2011〜2013年设计总产能达到300兆瓦,规划2015再上300兆瓦产能。 8.河南燕垣光伏能源项目—项目于2009年5月开工建设,计划三年内投资7.8亿元,完成项目一期工程,建成60兆瓦生产能力。 9.四川攀枝花太阳能项目—中国汇通担保有限公司、台湾威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计划联合投资1.5亿美元。一期投资7500万美元建设年产50兆瓦CIGS薄膜太阳能生产线,二期投入7500万美元再建一条50兆瓦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并建成10兆瓦光伏 发电站。 10.天津项目—项目规模为200兆瓦,注册资金2000万美元,预计2010年6月份投产。 11.北京汉能控股项目—2013年1月初,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即2012年6月收购德国Q-Cells子公司Solibro之后,收购美国MiaSolé公司,成为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又一家生产企业。2015年预计其含CIGS薄膜在内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产能达到3GW左右。 12.台湾台积电—产能规模30兆瓦,转换率为13%,2011年4月才宣布出货,技术来源为引进消化美国技术加自主知识产权。 战略性引进,央企当执牛耳 “云南石林1兆瓦CIGS商业化电站的建成发电,带给我们未来发展的希望,也使我们感到了问题的急迫。” 北京桑林蓝天自控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义表示,建设1兆瓦的CIGS电站可以进口德国MANZ公司的产品。但要达到CIGS几十兆瓦级的电站,赶超德国、日本和美国的技术水平,则是长期依赖进口所能够不现实的。 如果中国不能拥有CIGS的核心技术和产业化能力,我们将永远处于被动的局面。 在已有实践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如何开启核心技术的引进和实现产业化,将考验我国产业战略决策的勇气与智慧。 打好引进基础 薄膜电池又分硅基薄膜、碲化镉和CIGS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硅基薄膜转换率低,寿命短,缺乏市场竞争力。国内市场不接受,国际市场更不可能大规模应用。碲化镉薄膜技术掌握在美国第一太阳能FirstSolar手中,不向中国转让技术。 只有CIGS薄膜电池,其核心技术虽然掌握在德、美、日手中,但其产业化规模不大,并且以德国研发为主的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正在有意寻找更广泛的国际技术合作以及技术转让。 同时,在中国也有部分科研单位和企业对于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有了一定的研发和技术积累。尽管技术尚不成熟,但是,已经具备了对于国际先进CIGS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二次研发的能力。 适时引入国际最先进的核心技术,打破制约中国CIGS技术发展的瓶颈,成为我国尽快掌握CIGS核心技术的重要机遇。 那么,在世界众多CIGS研发企业中,具体选择哪一套技术工艺呢? 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爆发,为中国看清目标带来了机遇。在市场萎缩和投资退潮的危机环境中,只有实力更强、产品质量更高、成本更为低廉的企业才能够生存。 美国Solyndra和Solopower公司,在获得联邦政府能源部重点贷款不到一年后,因受困于研发路径和产品产业化的缺陷而宣布破产。 在欧洲,德国的两大太阳能巨头Q-cell和Centrotherm,也因技术路线错误和无法实现产业化生产,宣布破产保护。 目前,只有德国Manz公司抵御住了市场的冲击,并在CIGS技术研发上,实现了经济化量产,并且在实验室中创造了20.3%的CIGS太阳能薄膜电池光电转化的世界纪录,其商业转化率也达到了13.5%,良好率接近80%的水平,在成本、发电量和稳定性等多项技术指标上,形成压倒传统晶硅切片电池的优势。 王晓义表示,在经过长达2年的技术比对后,我们最终决定选用产业化更加成熟,且拥有一整套核心研发、生产、装备技术体系的德国MANZ产品,走好中国CIGS电站建设的第一步,为中国在整体核心技术上的跨越打好最坚固的基础。 背后的大战略 通过石林1兆瓦CIGS太阳能薄膜电站和光电建筑一体化项目投资的实践证明,CIGS所能达到的技术水平、稳定程度和利润预期已经大大优于传统的晶硅产品。 发电量同比晶硅产品高出10%〜15%,且没有衰减情况,即使在高温条件下,发电功率依然稳定;CIGS薄膜外观色彩柔、形状可塑性强,在幕墙外装饰、屋顶电站等方面更适合建筑一体化需求。 在CIGS技术的低成问题上,尽管目前每瓦进口价格达到10元,但是,随着国产化和产业化的发展,单厂规模为220兆瓦时,CIGS成本能达到0.55美元/瓦,在单厂规模为500兆瓦时,成本仅为0.35-0.40美元/瓦。届时,其发电成本也将达到0.4元/千瓦时的水平,几乎达到常规能源发电的价格水平,实现清洁能源平价上网目标指日可待。 但是,如何实现CIGS太阳能薄膜电池的国产化,并且真正拥有中国的核心知识产权呢? 王晓义在思考着其CIGS电站的未来,梦想着一条实现中国技术的CIGS薄膜太阳能电站平价发电的路径。 然而,CIGS是一个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高端产业。它的特征是必须具备2000兆瓦以上的产业规模,才能拉动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其匹配。 产业特点决定中国在总结过去十年的光伏发展的辉煌和教训的基础上,不能再重走企业小打小闹,分散化的产品引进、设备引进,重复建设、最后大打价格战的老路。这样,中国不仅不能掌握产业核心技术、反而处处受制于人。 “在国家科技部、工信部制订的“十二五”光伏规划目录中,已明确在“十二五”期间要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应用的突破。我们现在只是做了应用的突破,但在产业化方面还是空白。” 王晓义希望,中国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尤其是大型中央企业应该在战略性产业的发展中,担当更多的责任。 央企当执牛耳 目前,央企中的五大发电集团和中节能、中建材都已经涉足光伏产业,但没有一家真正进入光伏上游产业,形成战略性的发展。一些央企似乎更乐于凭借其对于电力生产的优势地位,在光伏下游产业赚取最为简单的利润。 中国大型企业不能承担产业开拓性建设的责任,将使中国在重大科技项目的突破和产业化上难以前进,反而使得国外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和代理商长期控制中国市场。 “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往往成为国外CIGS技术的研发主力军。”南开大学光电所教授孙云表示,国家应鼓励部分有实力的企业,尤其是担负着相关职能和国家意志的央企,进行产业开拓性投资、建设。 例如: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作为国家在节约能源与环境保护领域唯一一家国家级公司,就应当承担技术引进国际先进环保核心技术所需的百亿元成本和风险,以率先进入CIGS太阳能薄膜电池技术的核心技术的引进、产业化开发领域。 如果像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这种大型的央企能够承担起责任,履行国家意志,就可以按照市场化操作规则,形成高低搭配、丰富多样的产业配套。 这不仅将正确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的投资方向,促进整个产业的有序和繁荣,而且,对于大型企业来讲,也符合其自身的战略定位,成为中国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典范,乃至世界的节能环保领军企业。 对于央企与民争利的种种质疑,身为民营企业家的王晓义表示,只要央企能够实现光伏发电的平价上网,并且能够按照市场机制建立起配套产业集群,带活整个中国光伏市场,就不存在所谓的与民争利的问题,而是造福百姓、富国强民的好事。 |
上一条:借地缘“东风”铜价展开反弹 | 下一条:线缆企业步入淡季迎挑战 |